欢迎访问《粉末冶金工业》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5年, 第2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5-04-1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韩凤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粉末冶金零件生产中,压制成形与脱模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润滑,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润滑剂添加于金属粉末的预混合粉中。润滑剂的类型不仅影响粉末的压制性能,而且影响混合粉的其他性能和零件的生坯与烧结性能。评述了最常用的润滑剂的使用性能,并介绍最近20多年来粘结剂/润滑剂系统的性能改进与进展。
  • 研究与开发
  • 冷 丹,曾克里,王志勇,宋信强,朱 杰,田学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雾化法制备不锈钢粉末,并研究了漏嘴内径和雾化压力对粉末形貌、氧含量、粉末粒度分布以及振实密度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水雾化压力为115 MPa、漏嘴内径为3.5 mm时,可制备出平均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D50]为8.83 μm,[D90]为20.80 μm),氧含量较低,振实密度高的不锈钢细粉。
  • 王 峻,卢广锋,于金霞,刘 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磁粉是磁粉离合器(MPC)及制动器最关键的部件。采用气雾化工艺制备一种新成分磁粉,并对其耐氧化性和失效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静态检测表明,新磁粉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高温磁稳定性;动态测试中,磁粉表现出输出扭矩高、耐热性好等特点。
  • 石永亮,郭志猛,李秀敏,杨晓彩,戚翠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甲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凝胶体系实现了TiC/Fe基复合粉末的凝胶注模成形,并通过真空烧结制备出复杂形状的钢结合金烧结体,研究了单体含量对坯体和烧结体抗弯强度、密度、硬度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含量直接影响坯体及烧结体的组织及性能,单体的最佳质量分数为4.6%,制备的坯体强度高达28 MPa,经1 420 ℃真空烧结1 h,制备出烧结体的强度、密度及硬度分别为1 410 MPa、6.46 g/cm3、50 HRC,热处理后,制品的抗弯强度及硬度分别提高到1 670 MPa和65 HRC。
  • 牟 楠,雷龙林,徐 然,唐 琳,罗丰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Fe-0.5Mo预合金粉末中加入平均粒径为4.65 μm的FeCr55C600高碳Cr-Fe合金粉末,于1 200 ℃,采用烧结硬化工艺制备Fe-Cr-Mo粉末冶金合金钢。结果表明:随着Cr-Fe合金粉末量的增加,合金烧结试样的硬度增加,强度增加,合金的显微组织以贝氏体为主。当添加微细颗粒的Cr-Fe合金粉末,使Cr质量分数达到1.7%时,合金烧结试样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抗拉强度为1 210 MPa,硬度为30 HRC,显微组织主要为细小的下贝氏体和马氏体,此时合金中Cr/C质量比约为1.54。
  • 崔照雯,蒋立坤,刘建金,贾成厂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MA)、磁力搅拌法(MS)、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SPS)制备材料样品,研究了Al2O3含量对碳纳米管(CNTs)增强Cu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Al2O3与碳纳米管增强相后的Cu基复合材料与纯Cu相比,磨损率降低了70.9%~85.7%,维氏硬度提高了11.6%~24.5%。当添加1.0%CNTs和1.6%Al2O3(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相对密度为97.5%,维氏硬度为75.2 HV,热导率为272.45 W/(m·K),电导率为4.39×107 Ω-1·m-1。
  • 林俐菁,王成国,李 萍,乔 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iCp/Al复合材料由于耐磨性好、比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众多领域。利用高压扭转法制备SiCp/Al复合材料,通过硬度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不同高压扭转半径对SiCp/Al复合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扭转半径的增大,剪切作用不断增强,等效应变增大,颗粒团聚现象减少,SiC颗粒分布均匀性增加,试样的显微硬度逐渐提高。
  • 薛小锋,王泽华,周泽华,邵 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Fe2O3+Cr2O3+Al和NiO+Al双层预涂覆结构,利用自蔓延熔铸法在碳钢基体上制备Al2O3/金属复合涂层,研究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处的微观形貌、结合状态、涂层组织以及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涂层由α-Al2O3、Fe-Ni、Cr、AlNi3、Fe-Cr组成;复合涂层与基体紧密结合,无明显的缝隙或者孔洞存在,在界面处存在明显的元素扩散;涂层中主要有等轴晶、柱状晶、树枝晶以及板条状组织,各元素在界面处分布较均匀,但在涂层中部,金属元素发生了偏聚;延长保温时间,金属元素的偏聚程度加剧。
  • 刘汉强,赵 鹏,浦玉萍,沈 伟,朱黎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声波辅助电沉积工艺制备了9种不同孔结构的泡沫铜,研究了水工质、层流-紊流转捩状态下(0.4~1.3 m/s)泡沫铜的孔密度和孔隙率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孔隙率,孔密度从10 ppi增大到45 ppi时,泡沫铜的黏性系数[K1]和惯性系数[K2]分别降低约80%和50%,努赛尔数[Nu]提高了约1.0倍;相同孔密度,孔隙率从96%降低到90%时,泡沫铜的[K1]和[K2]分别降低约30%和20%,[Nu]提高了约0.5倍;10 ppi孔密度、96%孔隙率的泡沫铜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
  • 评述与进展
  • 吴志方 ,周 帆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Fe-Cu二元互不溶体系合金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形成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并显示出与其微米尺度结构合金所不同的独特性能。综述了近年来Fe-Cu二元互不溶体系中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机械合金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Fe-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机理及其力学和物理性能等。
  • 刘 欢,张 宁,张天文,阚洪敏,王晓阳,龙海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BN-AlN复合陶瓷的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同时对BN-AlN复合陶瓷的性能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最后对BN-AlN复合陶瓷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张 凡,王丽阁,王恩泽,杜俊武,刘凯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常用的陶瓷增强颗粒及其物理、力学性能,重点综述了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典型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针对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指出将现有制备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是今后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革新与交流
  • 安达恭史,水野雄幸,曾 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广泛使用的硬脂酸锌和EBS蜡(N,N’-乙撑双硬脂酰胺)等内添润滑剂,是可以稳定生产生坯密度6.8~7.1 g/cm3 的零件的润滑剂,但是,在要求生坯密度大于7.2 g/cm3的成形条件下,往往会润滑性不足,导致模具异常磨损,模具寿命降低,压坯不合格率提高。研究了新型蜡性润滑剂(艾迪科新型蜡基润滑剂)的基本性能,采用内添润滑剂方式可以稳定连续生产生坯密度7.2 g/cm3以上的高密度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