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粉末冶金工业》官方网站!今天是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广告合作
理事会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3年, 第33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3-10-10
全选
|
专家论坛
Select
钎焊金刚石工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尹 翔,刘金美,刘一波,苗 苗,刘 伟,徐礼徳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30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钎焊工艺、钎焊料、工具产品和生产自动化 4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钎焊金刚石工具的研究成 果,并在此基础上对钎焊金刚石工具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详细论述了钎焊温度、保温时间、钎料合 金成分对钎焊金刚石的影响。适宜的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可以保证金刚石/钎料界面发生充分反应,界面结 合强度增强,获得较好的钎焊接头质量。添加适量的元素或化合物改进钎料合金成分,可以调控钎料的性能, 降低金刚石石墨化和热损伤程度。概括总结了常规钎焊金刚石工具、磨粒有序排布钎焊金刚石工具及细粒度 钎焊金刚石工具的发展现状,钎焊金刚石工具具有电镀和烧结金刚石工具无可比拟的优点;金刚石有序排布 会提高工具的加工效率和使用寿命,提高磨削表面质量;对细粒度钎焊金刚石工具亟待解决的磨粒等高性和 分布均匀性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研究与开发
Select
雾化法制备25Cr35NiNb合金粉末性能研究
李继展,范志超,向抒林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0-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真空气雾化(VGA)和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两种方法分别制备了粒径为 53~150 μm 的 25Cr35NiNb 合金粉末,使用 OM、SEM、XRD、激光粒度分析仪、霍尔流速计、松装密度计、ICP 光谱仪、氧氮 氢分析仪、碳硫测定仪等对两种粉末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对比研究两种雾化法制备粉末的性能,以及激光 定向能量沉积件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粉末内部均为非平衡凝固形成的单相奥氏体柱状晶组织, VGA 粉末(9.38%)的孔隙率明显高于 PREP 粉末(2.94%);VGA 粉末的球形度明显低于 PREP 粉末 ,导 致其流动性相对较差(VGA:16.04 s/50g,PREP:13.80 s/50g),松装和振实密度相对较低(VGA:4.41 g/cm3和 5.06 g/cm3,PREP:4.64 g/cm3和 5.31 g/cm3);而且 PREP 粉末的粒径分布更窄,氧和氮的含量也更低。因此, PREP粉末激光定向能量沉积件的致密度和高温持久性能明显更优。
Select
氧化铁皮非等温碳热还原动力学研究
明守禄,张 芳,彭 军,赵立杰,李斐斐,常仕琦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7-2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氧化铁皮的非等温碳热还原动力学,采用 Flynn-Wall-Ozawa 法和 ?atava-?esták 法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中的活化能,确定了反应机制函数。结果表 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反应的起始温度逐渐增加。当升温速率为15 K/min,反应起始温度为950 ℃左右, 还原反应进行的最彻底,还原率几乎接近 1。当还原反应进入平台期时,还原率不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用 Flynn-Wall-Ozawa法计算的活化能为 377.29 kJ/mol,碳的气化反应、化学界面反应和内扩散均在碳热还原 过程中起限制作用。A3/2是氧化铁皮碳热还原的机制函数,并根据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非等温还原模型, 函数为g (α ) = [-ln (1 - α ) ]2/3和f (α ) = 3/2 (1 - α ) [-ln (1 - α ) ]1 3。
Select
烧结温度对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氧化石墨烯/2024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影响
刘坤定,杨 斌,王爱琴,信要龙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25-3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和 2024Al 粉末为原料,通过静电自组装+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 工艺,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氧化石墨烯和不同烧结温度的氧化石墨烯/2024Al复合材料,并对烧结后材料 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粉体中氧化石墨烯均匀分布,包覆在 Al 颗粒表 面。550 ℃烧结温度下含 0.5%、1% 和 2% 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分别提高到 428.02 MPa和 540 MPa,相比于基体提高了 12.5% 和 42%
Select
氧化镧含量对地铁集电靴用铜基粉末冶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许雄飞,尹彩流,王秀飞, 宋 皓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31-3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氧化镧含量分别为 0%、0.1%、0.2%、0.3% 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并测 定其力学性能;使用 MM-1000III型摩擦磨损实验机测试其摩擦磨损性能;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摩擦表面及 冲击断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氧化镧含量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抗拉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布氏硬 度、电阻率上升;在相同压力和配置惯量的实验参数下,随着氧化镧含量增加材料摩擦因数上升;各组样品 冲击断面均表现出韧性断裂特征。
Select
快淬速度对Nd26Pr3FebalCo4Ga0.42B0.92Nbx快淬薄带磁性和微观结构影响
苑子凯,王俊明,钟雨江,刘瑞金,柳 帅,郭朝晖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36-4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 Nd26Pr3FebalCo4Ga0.42B0.92Nb(x x=0,0.5)系列快淬带,研究了快淬速度和微量掺 杂高熔点元素Nb对快淬带磁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提高快淬速度和掺杂Nb可大幅细化晶粒,使得快淬带非 晶含量提升,导致快淬带磁性迅速下降,非晶成分的升高会导致晶化温度升高并提高快淬带的最佳热处理温 度;经过最佳热处理后,快淬带性能得到提升,其中快淬速度为30 m/s的快淬带和掺杂0.5%Nb的快淬带晶粒 长大程度低,各相之间耦合效应良好,获得了较好的磁性能,SEM和XRD结果表明二者获得了均匀的微观组 织。快淬速度 30 m/s 的快淬带获得了最佳的磁性能,B r =0.91 T,μ0Hcj=1.82 T,(BH)max=141.65 kJ/m3;掺杂 0.5%Nb的快淬带在略微牺牲剩磁下取得了最高的矫顽力,B r =0.88 T,μ0Hcj =2.19 T,(BH)max=140.10 kJ/m3。
Select
选区激光熔化ZL116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董定平,蔡小叶,程宗辉,慈世伟,胡家齐,白 兵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43-4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ZL116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高强度、高耐蚀性复杂零件的制备,伴随着装备向着整体化和多 功能化发展,传统铸造等工艺难以满足该类零件的制备需求,以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SLM)为代表的增材 制造工艺基于离散-堆积的成形原理,在复杂零件的制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关于 SLM 成形 ZL116合金 组织性能的研究较少。实验开展了SLM成形ZL116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为SLM成形ZL116复杂零件提供 理论支撑。采用 SLM 成形了 ZL116试样,通过 OM、SEM 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成形试样组织形貌,测试了成形 试样的室温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1)SLM成形ZL116铝合金组织为底部向顶部外延生长的柱状 晶,晶界上弥散分布细小硅颗粒;(2)合金力学性能存在各向异性,平行于成形方向拉伸性能较差;(3)合金的 抗拉强度可达340 MPa,伸长率超过10%,硬度达110 HB,疲劳极限强度为185 MPa。
Select
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Ti2AlNb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楚瑞坤,李雯琪,张熹雯,梁晓波,毕中南,张少明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49-5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3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工艺制备Ti-22Al-25Nb合金,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微观组织组 成、形貌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打印成形态的Ti-22Al-25Nb合金组织具有明显的横纵向差异, 呈现沿Z轴向外延生长的柱状晶特征,微观组织组成主要为B2相,晶界和晶内均无明显α2和O相析出。当热 处理温度升高至 1 080 ℃后会发生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由于晶界对协调塑性变形和抵抗裂纹扩展能力较 差,导致其强度较低、塑性较差;在O+α2+B2三相区960 ℃热处理,可保持柱状晶的形貌特征,晶内二次析出O 相板条的尺寸主要与时效温度有关,O相析出尺寸随时效温度降低而减小,弥散析出的多尺度O相起主要强 化作用,连续的 B2 相基体有利于塑性变形,晶界不连续析出相有利于协调塑性变形和抵抗裂纹沿晶扩展, HT2和HT3制度的强度和伸长率更高,断口也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最终优选960 ℃/2 h+820 ℃/6 h的热 处理制度组合,室温拉伸性能可达到Ti2AlNb锻件的力学性能水平。
Select
热挤压石墨烯/Al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张 辉,裴东杰,牛炳博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57-6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军工、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工业等对铝合金的性能提出的更高的性能、 功能及结构等需求,Al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低密度、低热膨胀系数、高耐磨性,由于其优异的 力学性能及良好的可加工性成为该领域的关键新型材料。实验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石墨烯质量分数为 1%的石墨烯/Al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拉伸试验机表征了烧结态和 挤压态石墨烯/Al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拉伸性能和断口形貌,系统性研究了热挤压前和热挤压后 Al基复 合材料中石墨烯纳米片的分布状态,进而探明了热挤压工艺对石墨烯/Al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 果表明:挤压态石墨烯/Al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致密,缺陷和孔洞数量明显较烧结态大幅降低。超声分散和 热挤压工艺有效抑制了石墨烯与 Al基体的有害界面反应。挤压态石墨烯/Al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 率为 161.34 MPa和 23.57%,较烧结态(124.41 MPa, 20.78%)分别提高 29.7% 和 13.5%。断口形貌显示烧结态 石墨烯/Al基复合材料的断口韧窝小并且浅,撕裂棱光亮,而挤压态石墨烯/Al基复合材料的韧窝大而深,且大 小不一,同时存在断裂的石墨烯和较深的脱落坑。
Select
铸铁切削用PCBN刀具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刘仕昌,康睿超,陈国良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63-6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CBN,Al,Co为实验原料,经高温真空处理后,在六面顶压机上合成了铸铁切削用PCBN(聚晶立方 氮化硼)刀具材料,研究了 PCBN 结合剂中 Al-Co的质量配比对 PCBN 刀具材料的合成及相关性能的影响规 律,以期得到性能优良的 PCBN刀具材料。通过对 PCBN的物相组成、显微硬度、致密度、微观形貌以及切削 性能的分析,发现当Al-Co含量为8%时,样品的硬度与磨耗比最高,分别为35.72 GPa和7 560,当Al-Co含量 10%时,获得相对密度和机械强度最好的PCBN刀具材料,分别为99.2%和882.5 MPa,当Al-Co含量为8%和 6%时样品的切削性能相对较好。综合分析,当Al-Co含量为8%时可获得综合性能最佳的PCBN刀具材料。
Select
难混溶合金粉末中核/壳结构形成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与观测研究
李 梅,师晟祺,秦丽霞,彭银利,周先辉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69-7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热台建立了环形温度梯度场,利用丁二腈-水(SCN-H2O)溶液开展了原位相分离观测实验, “模拟”了微重力条件下难混溶合金粉末中核/壳结构形貌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第二相(L2)微球在向试样 中心迁移过程中尺寸不断变化。首先,初始L2相在两相区内因碰撞而尺寸变大,但变化不明显;其次,部分L2 相在超过双节点温度位置进入单相区后,尺寸减小;最后,随着试样温度降低,L2相因剧烈碰撞而尺寸急速增 大,形成核结构。此外,核是由尺寸较大的L2相微球经多次碰撞后在试样中心凝固而形成的。
Select
钨铜复合粉末成形过程的颗粒尺度数值模拟
孙梦丽,韩 鹏,徐英士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74-80.
https://doi.org/10.13228/j.boy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粒子有限元方法对钨铜复合粉末的二维模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和分析了铜 粉含量和压力对成形过程中压坯相对密度及分布、应力及分布、颗粒变形、孔隙填充行为以及力链结构的影响 规律。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应力主要集中在钨颗粒内部,并形成力链阻碍致密化的进程。孔隙的填充主要 通过铜颗粒的变形来实现,相互接触的钨颗粒形成了难以填充的细小孔隙。钨铜颗粒边缘部位的应力都高于 中心应力。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加,铜颗粒比钨颗粒中心部位应力增长缓慢,沿压制方向上钨颗粒边缘应力值 远大于颗粒中心部位。综合分析,钨颗粒的变形特性是阻碍成形致密化进程的关键因素,需要优化钨颗粒的 排列结构,从而实现高性能压坯。
Select
基于MARC的FC0205铁基粉末压制模拟技术
张小粉,白 瑀,李 磊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81-8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10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是新能源汽车传动零件重要的批量方式生产的零件。压制工艺是制坯中不可或 缺的环节,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代替实验,逐步成为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的重要工具。针对FC0205牌号铁基粉 末进行成形与性能实验,分析压制成形的4个阶段,选用MARC软件建立铁基粉末材质模型,提出基于连续体 介质的仿真方案,考察边壁摩擦因数、压制速度、进给方向3种工艺因素以及高径比、锥角结构因素对压制品 密度影响的分布规律,得出良好的结构是保证压制质量的前提,合理选择工艺因素能改善压制质量的结论,从 而为粉末冶金产品提供可制造性参考。
Select
汽车连杆粉末热锻工艺的数值模拟
黄永强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89-9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杆作为汽车传动机构,是汽车发动机中的关键零件,需具备较高的力学性能强度和一致性,因此粉 末冶金方法制备的连杆坯料需要密度分布均匀。实验利用有限元Deform软件对不同密度的坯料进行数值模 拟,确定坯料的相对密度为0.8。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正交实验的方式对各热锻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 锻压速度为 350 mm/s、模具预热温度为 300 ℃、坯料加热温度为 1 130 ℃、摩擦因数为 0.2的最佳工艺组合方 案,并通过实验验证最佳工艺组合的可靠性,实现了高性能汽车连杆的制备。
Select
基于NSGA-II算法的高熵合金材料激光熔覆形貌的预测和控制方法
阙林志,练国富,冯美艳,黄 旭,兰如清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96-10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激光熔覆AlCoCrFeNiTi合金的成形质量问题,探索工艺参数对稀释率、高宽比和熔覆面积的影 响规律,实现熔覆成形质量的预测与优化。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电压与稀释率、高宽 比和熔覆面积的数学模型,通过NSGA-Ⅱ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激光功 率 1 770.60 W,扫描速度 5.96 mm/s,送粉电压为 23.26 V,稀释率、高宽比、熔覆面积的误差分别为 6.69%、 9.27%、11.96%。稀释率随着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送粉电压则相反;高宽比及熔覆面积均随着 扫描速度增大而减小,送粉电压则相反。该研究结果能为高熵合金熔覆层形貌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新能源汽车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改性
蔚敬斌,梁卫强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06-11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目前主流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中,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具有成本低廉与安全性能高的优势,因此 在小型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锰酸锂正极材料发展与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锰元素的溶解。锰 的溶解将导致循环性能的迅速衰退,在高温循环中尤为显著。在实验中,以氟化锂作为包覆物质,将其包覆于 锰酸锂正极材料表面,从而将锰酸锂与电解液隔绝,起到抑制锰溶解的目的。X射线衍射表明,氟化锂与锰酸 锂的共烧结过程中未发生氟掺杂,因此未引起锰酸锂的结构变化。通过对不同氟化锂包覆量电化学阻抗谱的 研究,能够确定最合适的氟化锂包覆量。相比原始锰酸锂样品,经氟化锂包覆的锰酸锂正极材料与金属锂和 石墨组成的软包电池均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中,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3 Wh/Kg,1C条 件下常温与高温循环1 0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0.3%与75.7%。
Select
新能源汽车反钙钛矿型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掺杂改性研究
刘书琴,刘 军,李志勇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13-11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锂离子电池液态电解液具有可燃性,存在安全隐患。随着对二次电池安全性能要求的提升,固 态电池近年来成为新型二次电池发展的热点。在所有类型的固体电解质中,反钙钛矿型电解质具有前驱体成 本低廉,易于合成以及加工性能好的优点,因此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然而,反钙钛矿型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较 低,室温下仅为10-6~10-5 S/cm,从而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实验采用溴镁共掺杂的方法来提高反 钙钛矿型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通过溴掺杂氯位以及镁掺杂锂位能够引入更多的锂空位,从而降低了锂离子 迁移的活化能,使反钙钛矿型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提升4.5倍。最后,以钴酸锂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金属锂固 态电池,反钙钛矿基固态电池在2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0.1%。
Select
不同粘结剂与烧结温度对Al2O3陶瓷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曹 宇,胡继林,陈占军,刘哲皓,陈 都,彭秧锡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19-12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超细 Al2O3粉末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钇、氧化镧、氧化镁等烧结助剂,分别加入 1号(5% 聚乙烯醇A)、2号(5%阿拉伯树胶)和3号(2%聚乙二醇+6%聚乙烯醇B)粘结剂,在1 500~1 600 ℃下常压烧 结制备氧化铝陶瓷。通过对Al2O3陶瓷样品的体积收缩率、体积密度、抗弯强度、维氏硬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 构等方面进行测试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种类粘结剂和烧结温度对 Al2O3陶瓷相关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使用1号和3号粘结剂的陶瓷样品的硬度和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均在1 600 ℃达 到最大值;使用2号粘结剂的陶瓷样品的硬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在1 550 ℃ 下达到最大值(892.5HV)。与2号和3号粘结剂相比,添加1号粘结剂在1 600 ℃下所制备的Al2O3陶瓷样品的 综合性能最佳,其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分别达到238.49 MPa和991.7HV。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Al2O3陶瓷样 品呈块状断纹结构,可见样品断裂时晶粒拔出留下的痕迹,晶粒之间的界面结合非常紧密,赋予Al2O3陶瓷优 异的综合性能。
评述与进展
Select
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研究进展
余暑生,田俊行,郭 辉,胡锦榛, 孙学义,庄卫东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25-13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3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镍正极材料具有高的比能量和较长的循环寿命,是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传 统高镍正极材料的晶粒形貌是二次球粒子,其二次球结构在电化学循环中容易开裂,从而引起电化学性能的 衰退和电池安全性问题。单晶化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高镍正极材料的长周期循环性能和安全性,缓解高镍正 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晶体结构及颗粒结构稳定性等问题。但是缓慢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导致高镍单晶正极材 料倍率性能恶化和材料结构衰退,是高镍单晶正极材料面临的重大挑战。综述比较了单晶正极材料与传统二 次球正极材料之间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差异,分析了单晶正极材料稳定性机制,重点阐述了高镍单晶正极 材料的缓慢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对其失效机制的影响,总结了现阶段研究者改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 扩散动力学的策略,提出了提升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未来的研究重点,为高镍单晶正极材 料产业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Select
机械涂覆技术在功能涂层制备中的应用
吴开霞,查五生,向保彬,祝海洋,马海峰,苟国铖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37-14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涂覆技术在功能涂层制备方面,由于其设备简单,耗能低等特点,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目前, 机械涂覆技术主要用于材料表面改性涂层和光催化涂层的制备,而两种涂层的形成和性能都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因此,论述了机械涂覆技术的原理,并分别讨论了影响两种涂层形成和性能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该技 术目前在涂层制备中的限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Select
纳米硼的制备技术及反应性研究进展
张为鹏,郭惠丽,黄亚峰,赵东奎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42-15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纳米硼的制备技术及反应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纳米硼粉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 方法,物理方法包括球磨法、蒸汽冷凝法等,化学方法包括高温裂解法、氢等离子体还原法、机械化学法、自蔓 延高温合成法以及氧化还原法等。从工业化生产的程度而言,球磨法和氢等离子体还原法是最优的两种制备 方法,其中球磨法工艺最简单,氢等离子体还原法制备的产品质量更优,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生产纯度 高于99%的纳米硼粉。多种研究方法证实了纳米硼粉和微米硼粉的反应性差异——通过点火法研究纳米硼 的燃烧状态及燃烧完全性、通过热分析法研究纳米硼的反应提前温度及反应完全性、通过定容燃烧试验研究 纳米硼的燃烧活性、以及将纳米硼粉添加入混合炸药中,均显示出纳米尺度的硼粉比微米或者微纳米尺度的 硼粉具有显著提高的活性。因此,将硼粉纳米化,可以显著提高硼粉的反应活性,改善反应程度。研究结果可 以为硼粉在火炸药中的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革新与交流
Select
基于工业CT技术的多孔材料焊接形貌分析
吴 磊,陈洪恩,曹柏亮,南海娟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51-15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工业CT方法考察了多孔材料的焊接形貌。实验针对典型烧结金属多孔材料:不锈钢粉末管、不 锈钢丝网管及不锈钢纤维毡管3种,分别研究其与致密环焊接后的形貌状态。通过研究发现,多孔材料孔隙 的存在并不影响CT扫描结果,焊缝及多孔材料结构清晰可见,根据CT扫描图上的轮廓线可对焊接状态进行 评价,圆度越好、颜色越均匀即焊接越饱满,同时能够发现焊缝中焊接过高、孔洞、未焊透、未熔合、变形等缺 陷,并且可作为壁厚测量以及分布均匀性判断的依据。
Select
钨渗铜材料力学性能和组织的批次稳定性研究
唐亮亮,谷胜民,孙晓霞,张保红,熊 宁,林冰涛
粉末冶金工业. 2023, 33(05): 158-16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22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3批不同厂家的钨粉,通过烧结-熔渗法制备了钨渗铜材料,分析了材料的密度、金相组织和断口 形貌,测试了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对比研究了高温钨渗铜材料的批次稳定性。结果表明:3个批次材料烧 结性能一致,渗铜均匀性良好。组织相近,晶粒度相近,断口形貌相近,基本无差异;不同温度点的拉伸强度互 有交叉,趋势一致,没有明显差异。对钨渗铜材料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供方选择和质量管控提出了方法和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