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粉末冶金工业》官方网站!今天是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广告合作
理事会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5年, 第2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5-10-10
全选
|
专家论坛
Select
金属注射成形(MIM)生产工艺与应用概要
R M Germn
. 2015, 25(05): 1-1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400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粉末注射成形(PIM)包括金属注射成形(MIM)与陶瓷注射成形(CIM),是一种新兴的零部件制造工艺,其2010年的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介绍了MIM的市场概况,MIM工艺的发展历史、生产过程和适用材料;并重点介绍了典型MIM零件生产实例。
研究与开发
Select
机械合金化制备Ag-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
吴志方 ,周 帆 ,程 钊
. 2015, 25(05): 13-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50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参考Miedema半经验理论,建立了Ag-Cu系机械合金化(MA)过程的热力学模型。热力学计算分析指出,Ag-Cu二元系不具有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力学驱动力;而对机械合金化制备的Ag-20%Cu(原子分数)合金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机械合金化可以获得Ag-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这说明Ag-Cu合金经机械合金化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主要来源于动力学驱动。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发生分解。
Select
雾化室内气压对Sn0.3Ag0.7Cu焊锡粉末雾化过程的影响
王子逾,赵麦群,韩 帅,吴道子,赵 振
. 2015, 25(05): 17-2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400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音速气雾化装置制备了Sn0.3Ag0.7Cu无铅焊锡粉末,研究了雾化室内不同气压状态对粉末雾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雾化室内部气压的逐渐增大,锥形雾化区由稳定逐渐趋于紊乱,锥形雾化区范围逐渐变大,气液流量比也随之增大,粉末球形度先变好后变差。当雾化室内部气压为0.05 MPa时,锥形雾化区稳定且雾化区范围大,粉末球形度最好。
Select
含Si铬铁矿粉微波体还原的工艺探究
吴奎霖 ,李 磊 ,朱红波 ,彭金辉 ,张利波 ,代林晴
. 2015, 25(05): 22-2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400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微波体还原含Si铬铁矿粉在不同冶炼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终点出料温度条件下对还原产物Cr-Fe合金聚集长大以及渣金分离的影响,并对还原产物Cr-Fe合金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在冶炼温度1 300 ℃,保温40 min,出料温度控制在1 450 ℃条件下,金属相能更好地聚集成块,实现渣金分离,其产物能达到(GB5683-87) FeCr55C25Ⅱ要求。
Select
熔融盐法合成Cr2AlC陶瓷粉体的工艺研究
付正鸿,雷 宇,刘锦云,鲁 云,金应荣,王 敏
. 2015, 25(05): 26-3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400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在碳热还原气氛保护下的熔融盐中合成Cr2AlC陶瓷粉体工艺中的助溶剂用量、合成温度、原料配比及保温时间对Cr2AlC相对产出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参数,对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在氩气气氛和大气气氛合成的粉体相比较。结果表明:实验中影响Cr2AlC产出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合成温度,其次是助溶剂用量和保温时间,原料配比是最弱因素;碳热还原气氛与氩气具有相同的防止原料氧化的保护作用。
Select
扩散CuSn10粉末烧结膨胀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徐景杰 ,马 飞,张西超 ,汪礼敏 ,穆艳如 ,刘一浪
. 2015, 25(05): 31-3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500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雾化Cu粉和Sn粉为原料,通过调整原料粒度,利用扩散工艺制备了4组CuSn10粉末,将粉末分别压制成轴承生坯进行烧结,研究了轴承的烧结膨胀行为,并分析了原料粒度变化对烧结膨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4组轴承样品烧结后都发生了尺寸膨胀,原因主要有:雾化粉末呈近球形,压制后总孔隙率少;富Sn区熔化后产生液相,由于Cu、Sn互溶,液相Sn扩散渗入Cu粉内部,造成Cu的晶格变大,使Cu粉颗粒体积增大,同时在Sn颗粒原有位置形成空位;液相渗入Cu粉颗粒之间,使其颗粒间距增加;压坯的闭孔中存在气体,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闭孔内部气压增大,造成体积膨胀。CuSn10烧结膨胀率随原料粒度的增大而增大,Sn粉粒度对CuSn10烧结试样膨胀率的影响约是Cu粉的3倍。
Select
改进型催化脱脂型粘结剂及其应用研究
徐小明,李笃信,吴 谓,杨忠臣
. 2015, 25(05): 36-4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400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发了一种改进型催化脱脂型粘结剂,并应用于铁基多孔材料的注射成形。结果表明,该催化脱脂型喂料表现出假塑性,流变性能良好,在温度180 ℃、剪切速率1 961 s-1条件下,非牛顿指数[n]和黏流活化能[E]分别为0.378、40.89 kJ/mol。以HNO3为催化剂,催化脱脂速率快,达到1 mm/h,试样经5 h催化脱脂,脱脂率达到85.6%。采用注射成形技术制备的多孔材料,孔隙分布均匀,开孔孔隙率为19.44%时,抗拉强度为460.68 MPa。
Select
2A12铝合金粉末热等静压成形的性能研究
喻 思,郎利辉,王 刚,黄西娜,续秋玉
. 2015, 25(05): 42-4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40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等静压工艺,采用方形包套制备了2A12铝合金粉末试样,研究了包套的变形情况、2A12铝合金粉末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粉末试样的力学性能低于锻件,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粉末表面的氧化物抑制了其扩散连接,从而粉末界面连接强度较低,试样从界面连接处断裂。
Select
时效温度对粉末FGH96合金的PPB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赵剑青,刘 晶,张银东,付肃真
. 2015, 25(05): 47-5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500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工艺(PREP)制粉,热等静压工艺制备粉末FGH96合金,研究不同时效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粉末FGH96合金的晶粒大小和孪晶组织无明显变化,原始颗粒边界(PPB)明显增多;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下降,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蠕变延伸率提高;拉伸断口沿粉末颗粒开裂的形貌明显增多。
Select
NbC含量对Mo2FeB2基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志伟,从善海,胡 梅
. 2015, 25(05): 52-5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40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原位反应真空烧结法制备了不同NbC含量的Mo2FeB2基金属陶瓷试样,并对试样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bC含量的增加,硬质相颗粒得到细化且均匀分布在粘结相中;试样的硬度和耐磨性先提高后降低,当NbC的质量分数为6.0%时,试样的硬度最高,耐磨性能最好。
Select
97WNiFe合金超大制件的密度和显微组织均匀性研究
王 玲,刘桂荣,裴燕斌
. 2015, 25(05): 56-5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50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细颗粒钨粉、电解镍粉、羰基铁粉为原料,采用传统液相烧结方法制备出质量66 kg,尺寸[?]120 mm×320 mm的超大97W2Ni1Fe钨合金样品。对样品进行解剖,以纵向、横向共计52块样品进行密度、金相分析,讨论大件钨合金材料的密度、显微组织的均匀性。结果表明,超大制件的钨合金制品内部的材料密度、显微组织均存在规律性的分布,由于烧结时热传导的时间效应,超大制件钨合金材料的密度和钨颗粒尺寸由制件表层到内部均逐步递减。
评述与进展
Select
类金刚石涂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张而耕,陈 强
. 2015, 25(05): 60-6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50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涂层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受基体材料的成分,以及DLC涂层材料与基体材料的性质不同的影响,制备的涂层内应力较大,与基体的结合力差。添加过渡层,掺杂第三元素和制备多层结构涂层是提高界面结合力与热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介绍了类金刚石薄膜的性质、制备工艺以及在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类金刚石涂层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Select
细晶Ti(C,N)金属陶瓷烧结技术与性能研究进展
王洪涛,李 宏
. 2015, 25(05): 66-7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50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当前细晶Ti(C,N)金属陶瓷烧结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烧结方法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烧结技术特点,并展望了细晶Ti(C,N)金属陶瓷的发展方向。
革新与交流
Select
污泥铁粉改性生产微细铁粉的试验研究
鲜中菊
. 2015, 25(05): 71-7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6543.201400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转炉炼钢炉尘经重选提取的金属铁粉即污泥铁粉,经过150 μm(100目)筛分处理,筛下粉的全铁品位达80.00%(质量分数)以上,微观形貌为规则球状或类球状。采用3种不同方法将其微观形貌改为不规则形状,再将改性后的铁粉进行还原、破碎得到各项指标满足金刚石胎体要求的微细铁粉。几种改性方法的对比表明,物理改性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