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功能材料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金属功能材料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21卷 3期
刊出日期:2014-06-20
试验研究
综合述评
试验研究
1
热诱发ε马氏体量对Co-30N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陈坪,杨潇,彭华备,文玉华
为了明确具有ε马氏体? 涞腃o-Ni基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来源,通过控制不同变形温度,在Co-30Ni合金中获得不同数量的热诱发ε马氏体,在此基础上利用OM和XRD研究了变形时预先存在的热诱发ε马氏体的演化及其对应力诱发ε马氏体? 涞挠跋?并采用弯曲法表征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结果表明: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都随热诱发和应力诱发ε马氏体数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原位金相未观察到热诱发ε马氏体在应力下的长大合并。Co-Ni基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来源于应力诱发ε马氏体? ?而不是热诱发ε马氏体在应力下的长大合并。低的母相屈服强度是Co-N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差的原因。预先形成的热诱发ε马氏体能提高母相的屈服强度,因而有利于形状记忆效应的提高。
2014 Vol. 21 (3): 1-4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5
SPS制备各向异性微米晶SmCo5烧结磁体的研究
王辉, 张东涛, 岳明, 刘卫强, 张久兴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各向异性微米晶SmCo5磁体,研究了磁体的烧结工艺及添加Fe纳米粉对磁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SmCo5烧结磁体的最佳烧结温度为830 ℃,此时磁体的室温磁性能最佳:Br=8. 19 kGs,Hcj=10. 6 kOe,(BH)max=13 MGOe;而添加Fe纳米粉的烧结磁体,饱和磁化强度升高,但剩磁和矫顽力降低。XRD结果表明,未添加Fe纳米粉的烧结磁体具有单相CaCu5结构,而添加Fe纳米粉的烧结磁体出现了2∶17相和Fe-Co软磁相。SEM及能谱分析发现,添加的Fe纳米粉扩散进入了1∶5相,形成Sm(Fe, Co)5和Sm2(Fe, Co)17。
2014 Vol. 21 (3): 5-9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10
导电陶瓷颗粒Ti3SiC2含量对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许少凡
采用超声波化学镀覆技术和电镀技术分别对导电陶瓷Ti3SiC2颗粒表面和碳纤维表面进行镀铜处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两组成分相同的Ti3SiC2-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其中一组加入的是镀铜Ti3SiC2(A组),另一组加入的是不镀铜Ti3SiC2(B组),对它们的密度、电阻率、硬度和抗弯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Ti3SiC2含量的增加两组复合材料的密度、导电性、硬度和抗弯强度明显提高,并且加镀铜Ti3SiC2的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加不镀铜Ti3SiC2的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
2014 Vol. 21 (3): 10-14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15
铈在253MA耐热钢中赋存状态的热力学分析
李言栋,刘承军,姜茂发
基于多相多组元反应平衡原理及凝固过程固液相界面的溶质再分配理论,建立了稀土耐热钢凝固过程中夹杂物析出与溶质元素微观偏析的耦合热力学模型,并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系统研究了在不同铈含量、氧含量、硫含量条件下253MA耐热钢中固溶的铈含量。在本模型计算条件下,为保证耐热钢中较高的固溶铈含量,铈添加量(质量分数)须在0 . 025%以上;钢中的氧硫的质量分数应满足[%O]+[%S]<0. 009([%O]<0. 0046)及2[%O]+[%S]<0. 014([%O]>0. 0046)。
2014 Vol. 21 (3): 15-18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19
任意波形脉冲磁场下电磁力计算模型研究
陈国军,张永杰,杨院生,赫冀成
为了建立一个描述任意脉冲磁场下电磁力特性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解析法推导建立任意波形周期脉冲电磁力的模型和理论解。利用此模型考察了三角脉冲磁场下电磁场和电磁力周期变化规律、脉冲频率、占空比和静磁场对电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任意波形周期脉冲磁场可通过时谐场叠加得到,各个时谐场的频率为基频的整数倍。三角脉冲电磁力方向呈现交替变化,并且其电磁压力绝对值大于电磁拉力。在脉冲磁场某时间段内,介质内部同时存在电磁拉力和电磁压力。随着脉冲频率增大或占空比减小,电磁压力与电磁拉力都增大,但是电磁压力增幅远大于电磁拉力。随着静磁场感应强度增大,脉冲电磁力增大同时作用深度也增加。枝晶破碎是脉冲磁场细化晶粒组织的机理之一,枝晶在交替变化的脉冲电磁力作用下,可视作产生疲劳损伤,因此脉冲磁场电磁力特性能够增加枝晶破碎的几率。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调整脉冲频率、占空比和静磁场获得满足细化凝固晶粒组织所需电磁力;另一方面当脉冲电磁力足以使枝晶破碎时,降低脉冲频率或增大占空比,以便脉冲电磁力作用深度大,从而使凝固细化作用效果更佳。
2014 Vol. 21 (3): 19-24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25
酸洗时间对热轧不锈钢酸洗板表面质量的影响
李晓亮,史培阳,岳莹莹,姜茂发
借助电化学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盐酸酸洗时间对热轧铁素体不锈钢表面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酸洗时间的增加,酸洗后不锈钢表面平整程度增加,但酸洗时间过长存在较严重的晶间腐蚀现象;虽然酸洗后不锈钢的阴阳极极化曲线形状在弱极化区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随着酸洗时间的增加,不锈钢在溶液中的点蚀电位和容抗弧半径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且当酸洗时间为50 s时,不锈钢酸洗后表面的耐蚀性最强。
2014 Vol. 21 (3): 25-29 [
摘要
] (
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30
铜管挤压加工工艺能耗及碳排放研究
王安哲,陈忠家,张哲,陈幼筠,韩永志
随着全球能源和资源的严重短缺,产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利用率变得与制造成本、质量控制等同等重要,针对塑性成形工艺的低碳、节能减排等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以铜管挤压加工为例,重点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铜管冷挤压和热挤压成形过程的能量消耗,并考虑了辅助工艺的能耗及碳排放。综合比较整个加工过程,冷挤压的能耗及碳排放比热挤压小得多。
2014 Vol. 21 (3): 30-33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34
真空感应熔炼制备La-Mg-Ni型储氢合金工艺研究
李倩,刘永活,高峰,景永强,曹慧,刘黎黎,姜传博
研究并讨论了合金精炼工艺对La-Mg-Ni型La1. 8Mg0. 2Ni3. 4Co0. 1储氢合金中镁含量的影响。合金中Mg含量随着合金熔炼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研究发现,La1. 8Mg0. 2Ni3. 4Co0. 1储氢合金在1. 5 min,1400 ℃条件下精炼后成分最符合设计要求。
2014 Vol. 21 (3): 34-36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37
金属网胶合板的屏蔽效能的研究
周国平 黄峰 王鑫鑫 姚达雯
金属网对电磁波具有反射和吸收的作用,但单一的金属网很难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了不同的金属网与木单板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而成的胶合板在10 MHz ~1 GHz范围内的屏蔽效能。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的屏蔽效能比黄铜的高6 dB左右,两层的网屏蔽效能优于单层的网,178 μm以上的铜网和不锈钢网都可以达到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规定的屏蔽效能。
2014 Vol. 21 (3): 37-39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40
退火温度对(Fe0. 5Co0. 5)78. 4Si9B9Nb2. 6Cu1软磁合金高频磁性的影响
傅中泽,张群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Fe0. 5Co0. 5)78. 4Si9B9Nb2. 6Cu1纳米晶软磁合金结构和高频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晶化温度455 ℃以上退火,在非晶基体中析出α-FeCo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开始出现有序的(Fe,Co)3Si。当退火温度高于620 ℃时,出现硼化物硬磁相。490 ℃退火后合金的初始磁导率最高可达23000,晶粒尺度为19. 4 nm。在490~610 ℃退火,随退火温度的提高,合金复数磁导率下降,但截止使用频率提高。实验观察到该合金的磁谱曲线为驰豫型,截止使用频率fr为3. 14~5. 64 MHz,明显高于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
2014 Vol. 21 (3): 40-43 [
摘要
] (
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综合述评
44
TiAl合金薄膜在MEMS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和进展
水露雨 ,严彪
MEM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端制造技术受到全球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随着TiAl合金薄膜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提高了MEMS系统的应用范围。阐述了TiAl合金薄膜的制备技术,生长模式和微观结构,并介绍了TiAl合金薄膜在MEMS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4 Vol. 21 (3): 44-48 [
摘要
] (
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版权所有 © 2013《金属功能材料》编辑部
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编:
100081
电话:
010-62182270
传真
: 010-62182817 Email:MFM@chinamet.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